一文读懂冠心病治疗新理念,快收藏
2022-06-09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但对于冠心病却不太了解。那么,什么是冠心病?它是如何发生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pexels-photo-4386466.jpg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心血管病,被称为“世界级冠状动脉灾难”。根据官方的数据统计,每年在死亡的人群中,有12.9%的人死于冠心病,位列死亡名单第一名。所以冠心病是“死神本人”。

 

冠心病,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是唯一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其形态似顶帽子扣在心脏上,因而得名“冠状动脉”。顾名思义,就是供应我们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向血管腔内生长,引起血管的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

image.png

通俗的来说,人体心脏上的冠状动脉就像是一颗大树上不同粗细的枝杈一样,每个树枝都有明确的分工,负责从树根运送养料到远端的树叶,以保持树木长青。如果因为害虫或其他原因导致某个树枝无法再继续运送养料,那么久而久之,远端的树叶则会发黄、枯萎甚至凋零。同样,如果我们心脏的某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无法保证为远处的心肌细胞运送足够的养料,那么心肌细胞也会“凋零”,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冠心病”

image.png


而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的最常见原因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增加心脏负荷,引起心肌肥厚耗氧量增多;高脂血症会引起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导致管腔狭窄;高血糖刺激血管壁引起管壁损伤。

 

不久前,中国疾控中心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中国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冠心病的24个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下图:

2017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的24种危险因素

DALY率(/10万)顺位

image.png

image.png

这24项危险因素中,除了环境危险因素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外,其他涉及代谢和行为的相关因素,我们都可以进行提前自我预防。

那么,除了预防,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应该怎么办呢?

 

1.服用药物

利用他汀类药物防止动脉产生收缩、痉挛、血栓,并通过扩张动脉等方法减轻堵塞情况。适用于疾病前期控制病情,且需要长期服用。

image.png

2.搭桥手术

用好的血管来取代狭窄的冠状动脉,也就是废弃堵塞的管道,重新为心脏开辟一条新的通道,缺点是要做开胸手术,伤口大、会留疤。

image.png

3.支架手术

在狭窄的冠状动脉中通过技术顺着血管置入网状金属支架,将狭窄的血管重新撑开,也就是疏通管道,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成功后,无论支架还是搭桥患者都需要坚持按医嘱长期服药,维持病情稳定。

image.png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冠心病的新理念——

 

早在百余年前,炎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已经提出——1846年,35岁的德国学者魏尔啸(Rudolf Virchow)描述了与静脉血栓发生有关的三联征: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

功能医学同样认为过氧化脂质引起血管内膜慢性炎症,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血栓性斑块是引发冠脉事件的关键。

炎症反应临床特点:慢性进展→全程炎症→突然变化

image.png

功能医学治疗冠心病的优势:不吃药、不搭桥、不安装支架、无副作用

 

下面,用事实说话,为大家分享功能医学治疗冠心病的经典临床案例。

客户基本信息:王先生,男,55岁,香港人

疾病史:胸闷、⽓短伴胸痛3年,尤其在活动后加重,在⾹港亚洲医学诊断中⼼诊断为,冠⼼病、⼼绞痛,2018年7⽉7⽇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前降⽀(LAD)中段狭窄50-69%(⾮钙化斑块),医生建议放⽀架治疗。客户心有余悸,通过朋友介绍选择用功能医学方法治疗。功能医学干预4个⽉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失,伴随的胸闷、胸痛也随之消失。

 

功能医学治疗第一步:收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有无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

image.png

2018年7⽉7⽇,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LAD)中段狭窄50-69%(⾮钙化斑块)

 

功能医学治疗第二步:个性化订制干预方案。

pexels-photo-3683068.jpg

针对炎症反应,对该客户进行有效治疗的思路,抗炎症、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溶解动脉斑块。

 

功能医学治疗第三步:功能医学干预后复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失、胸闷、胸痛消失。

image.png

2019年1⽉24⽇,冠状动脉造影:未⻅动脉斑块。

 

功能医学治疗第四步:持续跟踪随访。

image.png

2019年4月20日、2019年10月21日,回访客户,冠状动脉造影:未⻅动脉斑块。

以上就是本期功能医学治疗冠心病的新理念,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