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医案例解析:三个月逆转动脉斑块!
2022-06-09

干预案例 3


通过前面的

两个颈动脉斑块干预案例,

大家对颈动脉斑块的

发生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image.png

功医案例解析:三个月逆转颈动脉斑块!

image.png

01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颈动脉斑块的功能医学干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是由蛋氨酸转化为半胱氨酸形成的中间氨基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风险标志。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发生率高达5%-7%。所以当患者出现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颈动脉斑块)时,从功能医学的角度,需要考虑到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image.png 

如图所示,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代谢:转硫作用和再甲基化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由胱硫醚-β-合酶催化,通过转硫作用转化为半胱氨酸,该过程需要磷酸吡哆醛(维生素 B6)作为辅助因子。同时,由甲硫氨酸合酶或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催化,通过再甲基化作用,转化为甲硫氨酸,参与甲基再循环。维生素B12作为甲钴胺(甲硫氨酸合酶的辅助因子)的前体,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image.png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遗传因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发生突变(T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叶酸转变受影响,导致血浆叶酸水平偏低,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转化。

2)维生素缺乏: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反映叶酸、维生素 B6 或维生素 B12 缺乏。特别是血浆叶酸和 B12 水平是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消耗量呈负相关,当叶酸摄入量超过 400 微克/天时达到稳定的基线水平。维生素 B6 是决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较弱决定因素。

有队列研究评估了在1041名老年人群中,维生素缺乏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有2/3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患者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或 5-磷酸吡哆醛(维生素 B6 的辅酶形式)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要求所有强化谷物产品添加叶酸的法规也进一步证明了维生素缺乏症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接受了强化叶酸的谷物产品患者血液中叶酸浓度显着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着降低。此外,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3 微摩尔/升)的流行率从强化前的18.7%下降到强化后的9.8%。

3)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可由于肾脏清除减少和代谢受损而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4)药物:

一些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如贝特类和烟酸,可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约30%。二甲双胍、甲氨蝶呤也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有关。

5)吸烟:

有研究表明吸烟可能会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02

干预案例

 

了解清楚了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因素。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干预案例。

在案例调理中,功能医学强调整体思维,注意避免单一因素的过多关注。

今天的案例主人公是一名57岁的男性,经彩超发现有颈动脉斑块,为了及时诊治,避免进一步恶化,经介绍寻求功能医学干预。功能医学医生干预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步

收集资料

功能医学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资料收集。发现彩超提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硬化;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低回声斑,大小为10*1.8mm)

image.png

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检测结果,借助功能医学问卷,展开详细的矩阵问诊咨询。

 

第二步

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医学检测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医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再次精准评估患者病因。

第三步

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1)避免饮食中过多脂肪/能量摄入

(2)补充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E可通过减少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来减少氧化LDL的摄取;NAC可增加了NO的生物利用度,并可改善ROS的清除。

(3)抗炎,减少白细胞的粘附聚集。

(4)促进脂质代谢,补充代谢所需营养元素

(5)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

第四步

效果跟踪

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康复方案。经过三个月的第一个疗程调理后复测颈动脉彩超发现:颈动脉斑块大小明显减小,降低为5*1.5mm

image.png